環工職業誌5: 給水工程師-王郁翔

Jiaoyan Huang
Aug 18, 2022

--

問:郁翔是之前我在成大環工92級的同學,他碩士班就讀台大環工所,跟吳先琪老師做研究,後來到中興顧問工程公司,大部分是在做淨水及污水處理設計,目前已經在中興工作十五年了,資深顧問工程師,之前已經跟蠻多同學訪談,但是他們的背景都比較偏向在美國讀完博士班,所以今天會比較著重在在台灣讀書工作的經驗跟心得分享。

答:我們這一組是做水處理的所以有包含上水跟下水,就是所謂的淨水跟污水,我們專注在設計淨水跟污水的處理單元,淨水就是所謂的淨水場,是從原水取出後到淨水場算我們可以設計的範圍,如何從原水(譬如溪水)取到淨水場,不包含在我們的業務裡面,比較算是其他部門水利工程的部分,經過淨水處理後的的清水就放給民眾使用,我們也有設計下游的自來水管網,譬如說整個市區的水壓要達到哪個程度,另外一部分就是污水處理,包含民生污水跟工業區的廢水,有污水收集管線,從家戶接管進到次幹管、主幹管、最後進到污水處理廠,從家戶到污水處理廠,在中興是有另外一組管線組在設計,這個跟自來水管線不一樣的地方是,自來水管線是靠壓力送水,污水管線主要是以重力輸送,目前台北市的接管率已經達到80%以上,應該已經到達極限,其他譬如山區較難接管地區,政府會幫這些居民裝套裝式的污水處理設備,高雄的地下污水道接管率也接近50%,基本上六都的民生污水管接管率這幾年都有不錯的進展。

問: 第一個問題想問一下,在大學或是在碩士班的時候,那些科目你比較感興趣?或是比較能引起你的共鳴?

答: 其實你的訪綱給我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也許說不定就是當時對這門科目有興趣,我才會做這個工作,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一的工程圖學,黃錦琪老師教的,印象中當時他有叫我們畫圖做出一個立體的物件,要一個一個上去講解自己設計的物件,當時對這門課程很有興趣,就是立體結構,建築圖學,雖然那是一門大一的課,大部分時間都在玩,但是我現在工作用到很多結構跟圖學的東西,譬如說我現在要設計一個進流抽水站,可能從地上一層、地下一層、地下二層,你必須要有一個立體化的空間感,要不然有時候抽水機在最下面一層,與地上一層的吊裝開孔沒對應,造成抽水機故障無法吊出修理,或是維修開孔位置不如預期,使得後期維修困難等等,可能我是對那門課特別有興趣,所以現在工作主要還是在畫設計圖,另外一個是我記得我的給水污水相對來說是在大二大三中修課感覺比較不會被當的科目,這兩個科目感覺讀起來比較得心應手,所以現在想想那時候修課得過程應該就是指引我走這條職業道路。

補充: 那你在台大碩士班的時候,修課過程中有什麼比較不同的科目嗎?

答: 其實進台大我沒有想過要找怎樣的老師,最後找到吳先琪老師,我當時對自己的研究也比較沒有想法,吳老師是比較學術派的教授,所以沒有研究計畫給學生選擇,學生要自己去想出一個研究主題,這個過程對我來說其實時很痛苦的,另外一個是本來我在成大對環境化學其實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但是上台大之後修了吳老師的環化之後,頓時失去的興趣,但是我對我自己的論文是蠻有興趣的,是當時很熱門的使用奈米材質去做地下水汙染廠址整治,我的研究方向是找出可以使奈米鐵不要膠結在一起的界面活性劑,當時就很隨機的嘗試不同界面活性劑,但作完碩士論文之後就沒再碰過奈米物質了。

問: 你大學有想到你之後會做現在的工作嗎?你大學學這些課程對你現在的工作有幫助嗎?或者是說一個大學環工系的剛畢業學生,直接銜接到環境顧問公司,會面臨到什麼問題?

答: 那時候大學大概知道畢業之後會有幾個方向,第一個就是顧問公司,要不然就是去科學園區,當時去台南讀書四年所以就想先回台北,所以第一個考慮就是台北的顧問公司,再加上不太喜歡科學園區需要輪班的工作環境,所以就選擇顧問公司,進去之後到現在是沒有後悔過,最大的成就感是來自於親眼看到自己畫的設計圖被蓋出來。

我們組是比較偏工程,其他還有空氣、環評、碳排組,這些組別需要了解的東西比較廣,而不用專精在一個領域內,所以不會對工程可行性有太深入的評估,我們給水污水這一組比較需要有工程背景,在挑人的時候會比較注重面試者的學歷跟環境「工程」高度相關,主要是考量大學修課的類型,成大有修RC、工程力學、結構工程,我們在設計淨水污水廠的過程,雖然各單元的結構不是我設計的,但是我們設計環工功能圖還是要有基本的結構工程概念,譬如說池牆厚多少,再把我畫出來的環工功能圖給結構部,他們會幫我設計結構,包含配筋等,再把圖轉回來給我,我必須再次覆核結構設計會不會影響到原來設計的環工功能。若以二十年前成大的學程設計,這些工程相關知識進環工顧問公司是夠用的,唯一比較缺乏的是,學校的污水給水工程主要是偏向學術理論,但是在顧問公司每個流程單元的設計跟設備選型才是設計重點,以成大來說我們以前有一門單元分析是比較詳細在教顧問公司需要的實作知識。

講回台大的課程部分,整體來說比較缺乏工程應用的相關課程,我自己認為台大環工的畢業證書是進入中興工程的加分選項。

問: 你剛剛有提到如果大學是環境工程畢業的學生會比較好進中興顧問的水處理組,你在進公司之後會遇到什麼銜接上的困難?

答:

可能會遇到比較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當年在大學實際學習和使用auto-CAD的次數不多,加上當時電腦計算能力比較弱,整個軟體運用非常不流暢,所以我進中興開始畫圖都是徒手畫,再請CAD組的人把我的手稿畫成auto-CAD電子檔,現在新人在剛進公司就被強迫學會auto-CAD,可能也是未來我自己需要精進的地方。

另外就是新進人員對開始進行設計的徬徨,在大顧問公司最大的優點就是,有很多前輩可以請教,就算沒有人問,公司還是會有很多相關的設計圖可以參考,在小型顧問公司可能就要花很多時間自己摸索。

問: 目前台灣環境顧問公司的薪水大概是怎樣的情況?還有顧問公司的工作環境如何?

答: 我十五年前進公司時,當時台灣流行22K,我進中興大概40K月薪,目前的碩士畢業起薪大概是47K左右,近年台灣基礎建設發展較順利,加上年終大約年薪是16個月左右,應該還是比其他小顧問公司高,如果是跟美商公司比較,整體年薪應該算是差不多。

顧問公司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上班的時間之外,有時還需點時間在社交活動上,譬如在會議後或現場工作後跟業主或同業夥伴吃飯,但近年有慢慢減少的趨勢。

問: 進入今天的主題,我們之前在facebook群組聊天的時候因為我想要裝免治馬桶,就跟郁翔討論到台灣住宅的水壓問題,今天比較想討論的是最近電價油價一直在漲,目前台灣的自來水價格是被嚴重低估,最主要是水管的維修管理,跟低估水價造成的惡性循環,以你的角度來看台灣自來水價在面臨什麼問題? 目前水價跟成本的落差大概是多少?

答: 台灣目前自來水是台灣自來水公司跟臺北自來水事業處在管理,因為我們主要的業主還是以大台北地區為主,所以我有的資料都是跟大台北地區比較相關,北水處的自來水價是稍微高於台灣自來公司的水價,如果以成本計算,每度水大概是5–20塊錢,淨水的過程包含加藥處理、電費、快濾等等程序,淨水場內產每度水的加藥費及電費大概0.18元和0.4元,其他的成本還包含抄表費、水單郵資、設備運轉產生之電費及其維護、折舊及重置費整個成本算起來大概都超過售價。

問: 以台北市為例,給水系統的水資源是從哪邊來的?

答: 台北市目前有五個淨水場,小的淨水場譬如雙溪、陽明,水源是來自於陽明山系,剩下三個大的是直潭、公館、長興,這三大淨水場原水都來自新店溪流域,另外一個小知識就是目前公館淨水場是大台北最早淨水場,停用的部分設施已被指定為公定古蹟。新店溪在直潭場的上游又分成北勢溪跟南勢溪,北勢溪的上游就是翡翠水庫,而南勢溪上游就是烏來,直潭淨水場的水源最主要是南勢溪,其實南勢溪的基流量就足夠提供直潭淨水場供應大台北地區每天的用水量,,即便在枯水期南勢溪的流量還是相當足夠,當然會有人提到,是不是台北市民每天都在喝烏來溫泉區的放流水,但是這就是回到基流量的問題,烏來溫泉放流水相對南勢溪流量來說可說是很低,南勢溪的水量穩定豐沛最主要得益於上游水質保護區管理得很好。那說到翡翠水庫最主要的功能是防洪,發電,當然他也有供水的機能,但是除非真的大旱,不然大部分時間不太會放水給直潭淨水場使用。

問: 如果這三個大的淨水場都在同一條河川取水,那如果南勢溪水質發生問題,是不是同時三個場都不能使用?

答: 的確這個問題就發生在民國104年,蘇迪勒根杜鵑颱風,就發生整個新店溪流域的原水高濁度,那個時候很多家戶的自來水打開就是黃色的,但是台北市周邊水質較好的大河川就是新店溪,所以請大家繼續好好保護這個得天獨厚的水源水質保護區吧。

問: 另外一個問題是,家裡的自來水能不能直接喝?

答: 如果是經過淨水場處理後的清水是可以直接喝的,但如果是直飲你家的自來水,會有兩個污染疑慮,輸送過程中老舊管線可能破裂,但因為自來水管線有加壓,所以基本上自來水是會往外漏,地下污染物質進到自來水管線的污染機會相對較小,比較可能有污染的是第二個原因,是你所居住的公寓大樓水塔或是管線,可能因為年久失修或是沒有定時清洗,就會有污染的風險,所以家中自來水建議還是燒開或是使用濾水器後再飲用,也可以減少致癌物三鹵甲烷對身體的影響。

問: 上次討論到台灣主要大水庫都是給農業用水而不是民生用。

答: 曾文水庫原來的設計是農業用水,但是目前曾文水庫也是有供給部分民生用水使用,南化則是專門給民生用水使用的,近年水資源調度不均,所以正在做一條2024年要完成的曾文跟南化的聯通暗渠,目前全台灣都一直在做鄰近水源區的聯通管線,以後翡翠水庫支援桃園,石門水庫的水可以支援新竹,可能寶山水庫的水可以送到苗栗,就是北水南調,除了水庫的水源,台灣可利用的水源還有地下水,大部分的工業區都有打井,但是相對來說地下水的水質比較不穩定,有些區域水質先前已受過汙染。另外就是當水資源很匱乏時,去年高屏地區有去找河川伏流水,這些都是可能的水源。最後一種就是海水淡化,但是產水成本較昂貴,去年因為缺水,很多地方都有在做海水淡化,譬如澎湖就是大量使用海水淡化做為水源。

問: 以宜蘭來說因為沒有水庫,所以在降雨較少的情況下,沒有水庫的地區怎麼規劃水資源?或是可能會遇到那些問題?

答: 去年因為是乾旱年全台灣都缺水,在那個狀況下全台灣都一樣,只能另找水源,沒有什麼解決方法,宜蘭雖然沒有水庫,但全年降雨日較多,一般溪流基流量應該都足夠淨水場處理後供縣民使用,但目前有一個蠻大的給水隱患,通常發生在六日或是國定假日,在這些日子大量的遊客湧入,超過宜蘭縣全縣的給水設計標準,水就會不夠,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興建配水池,可以利用周間遊客少的時段先把水存起來,假日的時候再使用這些配水池的水,但是否真的需要因為這個原因,需要在位者好好思考。

問: 你可不可以給之後想去環境顧問公司的人或是想要讀環境工程系的人有沒有建議或想法?

答: 以台灣的大環境,讀環工絕對賺不了大錢但也餓不死,以現在來看應該永遠都需要這個職業,如果已經進到環工系想要走顧問類,學校的基礎訓練外,口條訓練也非常重要,學校課程如果缺乏這樣的訓練,或許可以從社團活動獲得,面對業主不只是口才,甚至是應對進退的人際關係。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