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大選藍綠版圖變動
首先我把東西都丟到github上面,你可以自己看 不懂再問
我大概作了以下幾個分析:
- 1996–2020年總統大選藍綠分布的鄉鎮市地圖
- 2008–2020年不分區藍綠的鄉鎮市得票數及得票率
之前看了youtuber 李天豪講了一些台灣選舉故事而勾起我的好奇心,花了一些時間查閱過去分析資料,大概找到兩個做了差不多的分析https://lescholar.pixnet.net/blog/post/81461530
我是空氣汙染科學家不是台灣政治研究員,拿掉2000年宋盤攪局不看,從2012馬英九第二連任,到2016甚至2020,民進黨進步最多的地方就是桃竹苗跟新北,但是我又覺得用總統大選來看藍綠政治版圖會把候選人的因素直接變成藍綠分布,而這其實是很不精確,所以我又多做了一組不分區的分析,整體來說如果在藍綠對決的態勢下,民進黨的底線應該就是2008年的42%。
從不分區的鄉鎮市得票率來看,阿扁從2000到2004的累積的南部非都市票源被泛藍吃了回去,2008(總統馬英九大勝),2012(總統馬英九小勝),我放大看了幾張圖,在高雄市都會區有幾個地方甚至被泛藍重新掌握,但是經過2016(換柱),2020(宇宙韓導)可以很清楚看到中北部泛藍的鬆動,花東的支持度遽減,很多人也許會說這是執政黨的包袱,鐘擺效應等等,的確2008年的時候泛綠因為阿扁的案子士氣低迷,2012年到最後又被子虛烏有的宇昌案打到無法還擊,2016大選之前馬前總統的支持率只有12%上下,2024大選前小應總統的滿意度還超過40%,我其實非常期待這次會有鐘擺嗎?還是總統做得好在選舉上較能產生優勢,尤其2018/2020大選類似鐘擺或是對執政黨厭惡的效應相當明顯。
除了看得票率,得票率其實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所以我又做了實際不分區得票鄉鎮市地圖,猜測這次選舉結果應該會介於2012跟2020之間,但是又多了白色力量攪局,藍綠各自的都會區要分出要給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