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工職業誌02:空氣汙染專家-陳佳莉

Jiaoyan Huang
Feb 1, 2022

--

今天我邀請到是我另外一位大學同學,陳佳莉,她現在在California Ari Resource Board(CARB),她也是成大環工九二級,在台大環衛所讀碩士班,畢業之後她到環科當過顧問工程師,後來就去UC Riverside讀博士班,在Professor David Cocker做urban chamber的實驗,博班畢業之後阿莉在UC San Diego 做海鹽跟周界大氣相關的air quality research,之後她回台灣做Air quality modeling(eg CMAQ),跟周界大氣的量測,她去年開始在CARB擔任空氣汙染專家,她現在應該是專注在車輛排放研究。佳莉妳有沒有要補充的?

答: 我在UCSD做的是field measurements,所以我參與過很多相關計畫,包含搭乘海研船在North Atlantic海上採樣,周界氣旋膠的採樣則是在加州境內,使用的儀器主要是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 (AMS),是比較專門針對氣旋膠做化學物種分析。

補充: AMS是一種很特殊的儀器,可以實時做氣膠成分分析。阿莉博班的實驗室是全美做chamber實驗的頂尖實驗室,你可以講一下妳在UCR做chamber的研究?

答: 就很大的一個dual chamber,我當時是做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把揮發性有機物跟臭氧注入到chamber裡面,採樣chamber中的氣膠,然後分析其化學成分,博士班的過程就是一直做實驗。

補充: 這些實驗室chamber的數據,都是用來完備目前air quality modeling架構的化學過程,譬如CMAQ之類,很謝謝阿莉答應今天的訪談,我第一想問你的問題是,剛剛其實有講到你在UCR做的實驗,我們在成大上課,所上的課有很多不同的類型,你到UCR讀書的時候在成大上課的經驗對你有什麼幫助?或是成大的課程有沒有需要加強的地方?

答: 大學有修到空氣汙染採樣分析的課程,就跟我博士班研究比較相關,所以這個部分是影響較大,其他譬如說工數也對UCR的學習過程蠻有影響,因為到UCR還要再修一次,我覺得大學的基礎有修好對進階工數的學習能更上手。像在SOA用到的two-product model,還有chemical first-order kinetics 的計算,都是工數的衍生應用。還有不少統計分析這些對於博士班研究都非常有幫助。

補充: 我後來有做採樣器的設計,我有用到流體動力學的部分,但是我們大學在流體力學可成比較缺乏實際應用的部分;另一個是成大在基礎科學的教學非常優秀,但是在訓練學生怎麼去做開放性思考的程度還是比較不足。

答: 成大還是屬於工學院,會先把你的基礎打好,到了研究所之後才會比較有更進階應用的部分,例如環境成本的相關課程,相對來說實際應用比較缺乏,法規的課程相對較少。

補充: 我覺得法規是相對重要的課程,不論是在顧問公司、政府部門,大部分的計畫跟經費的來源都是跟法規連動,如果不了解法規的脈絡跟來由,會比較難去理解目前計畫的核心想法。

答: 的確,需要有一些歷史背景的介紹,譬如之前在台大環衛所,所上是有課程會邀請公部門來介紹法規背後的知識,會對目前的政策過程比較了解,透過這個課程學生會比較理解環境工程的重要性在哪邊,如何把課程上學到的工程、科學知識,跟實際的法規做結合。

問: 下一個問題是因為你的博士班導師是Professor Cocker,你UCSD指導教授 Professor Russell,兩個都是近四十年來空污科學之神Professor Seinfeld實驗室畢業的,我們常常去aerosol研討會的時候,會常常看到Dr. Seinfeld下面的組的社交活動,我其實蠻羨慕在這種實驗室做研究,想請問你在這種超級大學派你的感覺有沒有什麼不一樣?

答: 我本身是沒什麼特別的感覺,當初在UCR選指導教授的時候我就想要跟Professor Cocker,基本上我們那一屆大概有四五個學想搶著要找他當指導教授,主要是因為David的實驗室設備齊全,chamber的規模也是世界水平,旗下學生也多,當時思考的是這樣可以獲得比較多的幫助,因為資源很多,這是我很想進這個實驗室的主要原因;進的實驗室之後才知道老闆的人脈廣博,可以從原本UCR認識的學長姊,進而認識更多其他學校的研究員,後來發現當別人知道你是David的學生,會對你的背景比較認可,可能會比較有工作機會。

補充: 當然老師的推薦很重要,另外一個我想問學長姐會不會對你找工作有影響?

答: 學長姊的影響比較小,但是如果你申請的單位裏面已經有學長姊在幫助就會比較高,總體來說在這個學派內做過研究,找工作還是有正面效益。

補充: 的確,像我是小學校畢業的,申請工作的時候相對來說network就會比較小一點,最近找工作會比較順利是因為我研究方向改變,除了field跟實驗室的技能,我現在的工作比較偏向modeling,而air quality modeling的訓練過程較長,各階層的政府部門都需要有人手做modeling的部分,可以用以支持政策評估並減少採樣分析的開支,所以我最近找工作比較吃香。

答: 後來找Postdoc,是因為Lynn Russell來David的實驗室參觀,討論到David有沒有學生會使用AMS可以去她實驗室當postdoc,那時候David就介紹我到Lynn的實驗室。

問: 你後來在Lynn那邊結束工作你就會台大做研究,那你覺得在台大跟在UCSD做研究的感覺有什麼不一樣?

答: 有感受到很大的不同,在UCSD因為是在Lynn下面她接觸的人很多計畫相對較為龐大,例如在北大西洋的做海洋氣膠的採樣,有跟其他海洋單位NOAA,UCI,包含有微生物學家、海洋學家等,可以學到的東西會更廣泛,因為研究目的是連結氣膠跟海洋的關聯,整個計畫是在NASA下面,也有使用飛行器做大氣垂直分布的採樣,我的工作部分主要還是操作AMS去做氣膠成分分析;在台大的話,計畫是跟中研院合作,儀器不是自己的,主要工作室跟中研院分享採樣數據進行分析,相較之下台大的資源還是比較少,儀器也是比較低階,差不多的部分就是一樣是要做數據分析,發表文章,不一樣的地方是,學校的資源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所以接觸的計畫廣泛程度上也會有不同。

在台大因為是在大氣科學系所,他們使用較多不同的modeling,這也給我機會去接觸到air quality modeling,發展領域是不一樣。

補充: 另外一件是我覺得說,在美國常常會有這種大型的合作計畫,譬如說NASA、NOAA、EPA,台灣雖然也有跨校合作計畫,但是我覺得有一個跟美國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美國的大型計畫通常會比較有跨時代的技術,譬如說新的採樣分析方法,新的air quality modeling機制,當然這也是跟計畫經費有關,我自己覺得台灣對於新技術的開發機會比較少,就你上次跟NOAA、NASA那個合作計畫,你有看到超級新的東西嗎?

答: 是沒錯,那是一個合作行的計畫資源會互相分享,這個計畫項目要做的內容已經決定,因為是field measurement,所以比較沒有計畫發展性的討論,因為都已經規劃好,已經決定好要用什麼儀器做什麼採樣,所以我比較沒有接觸到概念創新的部分;在台灣的話,主要原因還是資源比較少,即便只是要跟其他單位借儀器也是不太容易。

補充: 你在美國做大型合作計畫的時候,你會跟其他單位的研究員交流嗎?在分享數據的過程會有大量的討論嗎? 以我的經驗,雖然每次這種大型合作案,我都是基層的研究員,但是透過這些討論,還是可以學到很多自己看不到的東西,一個大型合作計畫會對計畫裡的基層研究員有很大的成長,因為你可以看到不同學科的人每個人對一組數據不同的看法。會看到別人怎麼去運用不同的數據,怎麼去分析你的數據,怎麼把不同數據結合。

答: 會,大部分就是在數據分享上的交流,我們有內部的討論,規模有點類似大型研討會,每個人可以發表自己研究成果,跟其他單位的數據做連結,譬如說做海洋氣膠我們會試圖連結生物需氧量跟氣膠的化學成分等。透過這些交流,別人會貢獻一些不同研究的觀點,並對自己的研究有一些啟發,不會侷限在我對這個計畫的任務。在台灣可能比較缺乏這些數據分享的平台,例如我們這個NASA的計畫,會有一個平台可以分享數據跟研究成果;在台灣的經驗就是在申請數據的過程會比較長。

問: 我們剛剛大概討論了在台灣跟美國做研究員的不同,接下來就是要討論比較核心的問題,因為你現在是CARB工作,算是州政府員工,CARB這個組織是蠻特殊的尤其隸屬於加州,常常跟美國環保署或是其他聯邦政府唱反調,我接下來想問你的是你怎麼找到CARB這個工作?能不能大概講一下你這個工作的面試過程?

答: 首先你要到CARB網站上徵人的條件,譬如說像我考的是air pollution specialist,你要先通過他相關的線上考試,這個考試很簡單最主要是評估你的能力跟經驗,你只要通過這個資格審查,你就可以去申請CARB相關工作,這個資格審查是一年有效,繳交申請的過程有一個很重要的文件,statement of qualification,去解釋你為什麼有資格申請這個工作,主要是陳述你的經歷、技能是符合申請職位,跟一般cover letter有點相似,但是需要重點陳列,可以在一頁內說服別人選擇你來面試,CARB在面試的時候非常看重這份文件。

面試的部分包含了面試跟筆試的部分,有些工作甚至會有兩輪的面試,筆試會是很專業實務的問題,譬如說會給你一組數據,裡面包含不同的樣本有兩種不同的分析方法,你要怎麼選擇哪種分析方法,你要選擇多少樣本跟選擇那些樣本去分析,並明確解釋你每個選擇的依據;另外一個經驗是給你一個計畫書,裡面包含一段簡單文字敘述,你要想辦法把這個計畫書寫完整,筆試目前因為疫情的關係都是透過email進行,需要在一小時內完成。而面試的部分目前也都是語音進行,面試一開始就是自我介紹的部分,會有專業名詞的解釋,例如說method detection limit、instrument detection limit的解釋等等,還有QAQC的問題,因為這個職位需要處裡很多採樣數據,所以需要知道怎麼控制採樣跟分析的品質,最後會有一個情境題,譬如說在實驗室參觀的過程中,有化學物品外洩,你身為實驗室管理者你要怎麼處裡,其他還有包含behavior question(就像是你teamwork的能力,處理問題的方法之類)。

問: 既然討論到behavior question,那你能不能分享一下你怎麼準備CARB的面試?

答: 我其實花了很多時間準備,主要是詢問之前UCR的朋友,他曾經面試上CARB的工作,從網上學到 STAR這個面試的原則,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從自己的優點跟相對的技能將其運用到,想辦法把這些東西放到你的回答當中,因為是面試CARB的職務,一定要去CARB的網站把職位相關的人員還有工作方向搞清楚,其中包含目前CARB的挑戰,未來面臨的問題,譬如主要的汙染物來源,法規加嚴的規劃,污染控制的策略等等。要列出幾個比較大方向的問題並多加練習。如果有認識內部人士,最好的方法是去請教對方看有沒有任何建議。

補充: 我也覺得behavior question每個機構應該都是大同小異,最好可以練習到跟母語人士講得差不多,我現在面試遇到比較大的問題是每個公司會對未來有不同的規劃,去了解這個部分實際上是十分花時間的。我們剛剛花了不少時間在討論你找CARB職位的過程,跟目前工作面試的過程,我想接下來問你目前這個職位的獨特性? 這樣說好了,CARB是美國州政府中環境機構研究能力最高的組織,空污研究經費也是全美州政府中最高的,你能不能講一下你工作的獨特性,跟你工作有什麼特色?

答: 我所在的部門是Aerosol Analysis & Methods Evaluation Section,主要是做化學分析跟方法評估,因為是做車輛排放的氣膠採樣,要準備採樣的乾淨樣品,做濾紙的前後秤重,再把濾紙拿去做化學成分分析,我的部分是金屬元素分析,同事有人做PAH、EC、OC的分析;工作內容包含SOP的撰寫,如果有新的儀器必須根據EPA的分析方法摘要擬定CARB使用的SOP,QC報告的撰寫,目前是著重在輪胎跟剎車損耗的顆粒物重金屬分析,尤其之後排氣排放量下降,這兩個會是主要的交通顆粒汙染源,這些工作都會跟研究部門有合作的計畫,目前的目標是整理空氣汙染源內未被規範或是還沒被確定的毒性物質。除了我自己負責的儀器跟方法,我還是會有蠻多機會去接觸不同的分析儀器,也可以規劃更進一步的研究,譬如說現在歐盟對particle number來規範,但是美國幾乎都使用mass,所以我們現在也在評估其他的汙染物的規範方式。

問: 那可以問一下在CARB工作的人大概具備怎樣的特質?

答: 我可以大概講一下我們組員的特質,大部分人都是博士畢業,擁有博後資歷,所以每個人都有一個項專門的技能,譬如說氣膠組成分分析等等,也可以同步處理多個計畫,有研究經驗抗壓力強,但是CARB工作步調算是偏慢,除了自己負責的研究跟分析之外,還有很多研究方面的事項要處理,所以有些事情就會延遲較久,再來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怎麼跟主管還有組員溝通。

問: 你之前也在台灣環科顧問公司上班,也在美國州政府上班過,可不可以請你用不同角度來看空污相關的公務員在心態上有什麼不同?

答: 我之前在環科主要是執行環保署的計畫,承辦人員主要還是按照合約項目工作,但是在CARB主要還是專注在自己的工作,在美國組織架構比較詳細,自己也有研究中心,所以在台灣的公務員,對於承辦項目的科學知識掌握度較不夠。

補充: 這個可能是因為在面試還是有選人的方法不同,造成這個問題,台灣公務員就是要通過高普考才能進到體系,在美國公務員面試,是沒有高普考的系統,是根據學經歷背景去篩選人才,所以進到部門之後會對要接觸的計劃或是任務比較了解。

答: 所以想對來說在美國公務員申請,面試會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如果真的想到美國當公務員的話,大學的時候應該就要知道那些學科對你未來工作較有幫助,如果你打算在台灣當公務員的話,可以先去了解環保署、環保局的工作內容。

訪談尾端因為夾雜很多閒聊跟我們兩個對目前空氣污染政策分析的看法,都是我們兩個的一家之言,又很難分離出來可以分享的訪談部分,那這篇職業誌就介紹到這邊,謝謝大家。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