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工職業誌01: 環境工程師-徐孟鴻

Jiaoyan Huang
Jan 15, 2022

--

在十一月中找回自己想做的事情(報導文學的撰寫),跟朋友討論了一下,激發出了一些火花,便開始著手這個環工職業誌的計畫,大叔大學畢業(2003)十八年了,我其實很想做一下紀錄,經過這十八年的轉換,應該會有很多同學走上不同的職業道路,我想盡我所能,在我還有文字能力的時候,為我的同學一一做下紀錄;然而成大環工92級畢業生將近四十五人,如果只是單純把每個同學記錄下來,可能會過於雜亂無章,當年班上有七位同學來美讀博士,我想先從這七個人開始,2003年大家一起從成大環工畢業,接受完整的美國博班訓練之後,每個人都在不同領域工作,有在工程顧問公司、非營利機構、政府機關、醫學統計公司、大學教授等等,照理來說我應該從自己的自訪開始,但是我在準備自己的東西總是比準備別人的東西更為懶散,第一篇的環工職業誌會來詳細介紹-美國環境工程師,我的大學同學徐孟鴻。

問: 先簡單介紹一下孟鴻,孟鴻的碩班是在成大林財富老師的實驗室,博班是在UCLA,畢業之後先後在迪士尼的環境部門,跟一家小型的顧問公司上班,目前是GSI Environmental Inc. 的資深工程師同時也有加州土木工程技師資格(P.E.),那我們讓孟鴻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吧。

答: 我大學跟碩士班是在國立成功大學環工系拿到學位,當完兵之後在一間台灣NGO性質的基金會工作, 同時準備英文,並幸運的申請到UCLA 博士班學程,這個學程差異不大,但是比較偏向應用性,有一些比較有趣的課程,畢業之後到迪士尼工作兩年,之後去一間規模較小的顧問公司工作一陣子,六年前搬到洛杉磯南邊的橘郡,現在公司在Irvine,已經工作了六年,現在是資深工程師。

問: 在聽完簡介之後,大家應該會對你目前公司很有興趣,你能不能簡短介紹一下?

答: GSI Environmental Inc.規模大概是中小型公司,目前員工大概兩到三百人左右,我們這個辦公室大概是2013–2014年開始,這家公司的元老原本多是另外一間大公司principal levels,而那間公司被公司收購之後,大家不喜歡新公司的架構,就開始跳出來加入GSI Environmental Inc.,GSI在休斯頓已經運營了大概30–40年,根據這個架構GSI在Irvine開了一間office,我2015年加入的時候大概是第8個人,然後現在已經40個人。GSI還在Okland開了另一間辦公室,還有幾間衛星辦公室,現在華盛頓跟維吉尼亞也有幾個人,主要的公司運營還在休士頓、Austin、Irvine、Okland這是四個比較大的辦公室。我們公司其實是訴求是小而美講求效率的公司,嘗試做比較高端的工作,跟著市場前進,還是有一些比較例行的計畫。

問: 第一個問題是我們都知道在台灣跟在美國上課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國畢業學分數要求不像台灣那麼高,但是在美國上課的強度會跟高,加上在台灣跟在美國的課程方向差別很大,譬如說我來美國之後學了很多程式語言,怎麼利用程式撰寫來幫助我做數據分析,除了這些不同之外,成大上課學到的東西又可以用到博士班課程之中,不知道你可不可以分享一下,在成大修課學到的東西對你來美國讀書的影響?

答: 一開始進成大的時候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享受大學生沒人管束的自由,所以大學大三之前大部分的同學不是那麼認真在課程學習上面,這兩年的時光有點混混噩噩就過去了,當然這是因為教育的結構不太一樣,在美國則是國中小學很開心上課,到高中之後美國的小孩子比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到大學跟研究所的上課強度不是台灣可以比擬的,成大環工的訓練是非常扎實,這個札實訓練在深造的過程中還是非常有用,一方面我碩士班選擇林財富老師是因為他的環境物理學課程比較活用,並且在考試的時候充滿挑戰。

問: 雖然成大環工的課程設計有些僵化,但是每一個課程對學生的要求是很嚴謹,所以剛來美國讀博班的時候,我覺得物理、化學、數學這些基本學科對我並沒有造成學習上的障礙,我比較常面對到的問題是無法回答開放性的問題,在跟同儕討論過程中比較缺乏創造力,而我們當時修成大的大部分課程十分缺乏這放面的訓練,林財富老師的環境物理學是當時第一個比較有思想上啟發的一個課程。

答: 的確在成大課程訓練中這些基礎科學的東西會在之後工作有很重要的影響,但是當下我們在學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為什麼當時要學這些東西,課程中如果能有在基礎知識跟未來應用的連結,是更能激發學習的熱情;成大的基礎訓練是很扎實,但是學弟妹必須學著怎麼去會應開放性問題,其實很多東西沒有一定答案,譬如說美國博班的資格考,很多問題都會是開放性問題,而我們必須把我們自己的觀點有條理性的陳述出來,像UCLA的這個學程環境法規是必修的,期末考的時候會給你一個Scenario,你必須根據你的分析給出自己合理的看法,這跟美國他們中小學生養成的過程有關,沒有什麼絕對正確的答案。第二個在UCLA學到最有用的東西就是怎麼進行報告,在台灣大學學士班和碩士班對大眾報告的機會其實不多。

補充: 怎麼回答開放性問題其實是很重要的,不僅是到美國讀書會用到,不論你在何處你要面試要找工作,要跟客戶報告,這都會是一個很重要的技巧,重點是在你要怎麼去表現你的特色。

問: 你之前有去迪士尼工作跟Intel 面試,能不能討論一下那是什麼職位,intel整個面試的過程大概是怎樣?

答: 迪士尼工作是一個long-term 兩年的實習工作,透一個校友的推薦去面試,主要可能是因為水化學水處理的背景關係而被雇用,進去之後就是在幫迪士尼做environmental compliance 的規劃,美國有一個排放許可就是在管制點源排放河流或是海洋的水體,排放許可的管理過程其實非常昂貴,也有很多訴訟案跟法律相關的事務,這個計畫主要是在評估把點源排放水導流到汙水處理廠的可行性並同時增加飲用水水源的的計畫. 在南加州很多的汙水處理廠會處理到飲用水標準,再注入到地下水層變成當地的自來水水源. 另一部分就是雨水的capture and reuse。因為這個經驗我幫公司的environmental compliance的策略簡單化並同時減少法規超標的風險,所以這個經驗可以用在很多不同的計畫上面。迪士尼因為是比較大的公司,公司的工作氛圍其實很好,以我認知來說公家機關的步調會是最慢的,再來就是迪士尼這種大公司,最後就是顧問公司,因為你每小時賺的錢都是要你認真工作的打卡收入。

顧問公司賺錢的機制跟法律事務所其實很相似,因為是bill by hour,所以要每個小時照時填寫你做了哪些工作,管理階層不太可能把腳步放慢,因為沒在工作等於沒有收入;但是說回來迪士尼這種大公司比較不在乎預算,東西都要做到好為止,不是追求CP值,而就純粹追求工作完成質量,然後在顧問公司工作,必須依賴客戶的預算跟想法,並不是每個客戶都有高度的環境認知,環境工程的業務說白了就是靠法規推動的,如果沒有法規,很多公司其實沒有興趣,但是重點是會不會有訴訟案或是會不會被政府機關規範(legal liability)或罰錢。

Intel面試的職位就是比較偏向排放許可需要水化學的知識,我覺得面試的過程跟台灣科技公司的訴求很相似,利用履歷來篩選得的技能,面試的過程會設法了解你的為人處事應對進退,並檢視你有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以intel這種大企業來說,進去之後都要重新訓練;目前我也有面試新進人員的經驗,主要還是看為人處事,會看你這三五年間你中間做了哪些事情,對任何公司來說,雇用一個人當然都希望這個人可以馬上派上用場,需要你有相關經驗。

問: 你之前也待過兩間不同公司,接下來這個問題就問你說,為什麼你想換到這間公司?長期在顧問公司工作的感覺是怎樣?

答: 找工作當然都是因為生活因素,當時想法是洛杉磯不是一個可以長住久安的城市,橘郡的生活環境比較好,我就開始申請橘郡的工作,當時是同時面試兩家公司,但是GSI有我UCLA的校友在,在詢問之後發現他們有在找我這個技能背景的人,水化學、水處理、雨水、汙水、排放許可、點源控制的背景;在GSI工作六年之後,覺得在顧問公司工作比較不會有無聊的感覺,相較於迪士尼來說,工作步調緊湊,實際上我並不覺得我已經在這間公司工作六年了,大部分的時間都全心全意在工作裡面,如果是中小型的顧問公司,比較有機會會接觸到不同類型的計畫,小公司為了要保持競爭力,重點就是在效率。

補充: 在小的顧問公司,通常跟高層的距離感不會那麼遠,很多東西改變或是預算不用層層審核。外加大公司的升遷速度比較慢,薪水漲幅比較受限。

問: 如果學弟妹想去顧問公司工作需要有什麼特質,或是你在面試的時候會看重什麼特質的人選?

答:要展現你的人個特質有辦法跟他人互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補充: 能不能說一下你每天或是每週的工作事項?

答: 我現在主要做的是雨水排放許可,根據排放許可以衍伸出來很多東西, 譬如: 規劃設計雨水處理系統,汙水處理系統, rain water capture and reuse system, surface water modeling, hazardous waste management, air quality permitting, 這中間會有很多工程計算和法規的評估的過程,我自己還有另外一部分就是訴訟案的支援,訴訟案的部分主要是跟公司訴訟案專家在做,這個部分主要還是看律師有什麼需求,如果案子很大可能會突然進入很忙的狀況,可能幾周到一~三年不等,相對來說小公司比較有機會接到訴訟案專家分析這種案子,因為不用層層審核;我自己很喜歡做訴訟案的計畫,第一個原因是問題有高度的多樣性,我可以舉一個例子,我有一個汙水溢流的訴訟計畫, 必須計算在一個暴雨的情況下,多少污水因為工程計畫的疏失而溢流到不同的水體及最終到海洋以及造成的環境衝擊. 這計畫同時有另外三個private parties和 California State Board (regulator) 工程師的計算, 如何在不同的工程師及不同party裡面證明的你論點是最有說服力的, 是個非常有趣及挑戰的計畫 ,這個時候就會想辦法去把過去學到的知識應用到這種類型的計畫上,包含數學, 微積分、統計、化學、微生物,如果可以用所學科學背景去應證科學辯論,是在這種案子裡能獲得最大的成就感。

補充: 訴訟案找到顧問公司後有幾個重點,第一個要去了解發生什麼事情,然後了解發生這些事情有什麼問題,那我們要怎麼解決,怎麼解決的重點在於我們的背景知識,頭腦要很靈活,第二個重點是公司的名聲,所以在做每一個分析都必須要謹慎思考,這些分析之後很大機率會被驗證,只要做錯分析會蠻大程度影響到不只是你自己包括你公司的名聲,那我們就回來討論,你覺得顧問公司的員工看中什特質還有面試的時候會看重甚麼東西?

答: 第一個當然是處裡問題的能力,再來就是在顧問公司可能同時有20–30個計畫在跑,有沒有辦法同時處裡很多事情,這個能力在顧問公司是很重要的,很多人會因為沒辦法同時處裡多個計劃而被淘汰,你必須要去練習怎麼優先處裡重要的任務或者事情,怎麼去評估這些不同計畫怎麼做得完,這個能力會是在顧問公司升遷的很重要因素,一開始要先有時間觀念,訓練的方法其實可以在學校慢慢養成,譬如說期末考怎麼溫書的計畫,或是在準備論文的時候,怎麼規劃這些時間。不要小看在學習過程的經驗累積,實際上很多基礎原則都是一樣的,你要怎麼把這些校園內的訓練應用到工作上。我跟公司主管常常討論到很多人沒辦法處理多工,就會造成無法在期限內完成工作,客戶就會去找別人完成計畫等問題,如果名聲打不出來,就接不到計劃公司沒辦法賺錢。並不是說顧問公司比較好,一般公司也是很多升遷管道,只是看個人要怎麼在不同環境下發展建構對公司或是組織最有用的技能。

問: 可以再講詳細一點在面試的時候顧問公司會比較看重那些人格特質?我們剛剛其實有聊到比較基礎的部分,但是這邊想問的是有沒有什麼進階的部分,譬如說有人去面試你們公司,你們會比較側重哪些特質?這樣來說,要不要雇用一個人會有很多層面的考量,但是第一個最重要就是這個人好不想相處,負責的態度,有沒有辦法團隊工作,有沒有辦法在沒有任何協助工作,第二個就是公司需要的技能不用全會,但是公司看重的是個人潛力,你在面試新進員工的時候你有覺得那些東西比較重要?

答: 現在在美國如果想找到好工作的話,最好是在學生就有實習經驗,實習經驗會是在找工作最有幫助的條件,在學校念書的時候最好就準備好要進職場的相關證照,譬如說EIT (Engineer in training),面試不認識的人其實就看人格特質,看其學經歷,有沒有相關證照,在不認識一個人的情況下,證照跟實習會有很大的加分。再來就是目前環境工程看中的就是程式語言的技能,雖然在顧問公司不一定會用得到,但是突然要用到就是加分。

補充: 其實我們在面試有問一些科學上或是工程上的基礎知識,我們公司也實很重視基礎科學,雖然說在計畫執行面不一定會用到這些基礎知識,但是其衍伸出來的概念還是會很有幫助。那你最後有沒有什麼要補充?

答: 另外一個是統計學,雖然說統計目前是基礎科學,但是不管是在工程或是科學領域統計學一定用得到。

補充: 你覺得英文寫作重要嗎?

答: 英文寫作是一個超級重要的技巧,會寫會講對主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科學,數學化學統計,然後寫作跟報告技巧,還有解決問題能力的技巧,可能就是在顧問公司最看重的幾個地方。

問: 你可以解釋一下在美國考PE的流程它的難度大概是怎樣?在你工作的時候對你有甚麼好處?

答: 在美國考PE要先去申請EIT,是一個八個小時的考試全美國都一樣,考過EIT之後在PEs的督導下工作三到四年,就可以去考PE,PE也是八個小時的考試,PE有不同的類別,類似台灣的技師考試,環境規劃、水化學、結構工程,包含一些土木工程的東西,水利工程,加州的話必須加考地震科學跟地形調查,比較偏向測量科學,這兩個東西對我們來講比較吃力一點,因為我們在大學的訓練過程中沒有包含這些學科。如果是工程背景的,八小時的EIT跟PE考試有準備的話應該都會過,考試的過程全部開卷,PE的用處是在對compliance documents or engineering reports/evaluation的蓋章及背書,但是蓋章也相對會有法律責任。

問: 有沒有你想講但是我們剛剛沒討論的部分?

答: 傳承其實很重要,我們那時候可能少了很多傳承分享,在學校的時候要提早想清楚之後的發展,可以多修一些你覺得有趣好玩的課程,加強外語能力,因為不管要不要出國,外語能力都會是用得上的技能,如果可以重新回到大學,我會想要把自己逼緊一點,多修一點有興趣的課程,想一想自己想要什麼,不要小看基礎科學的訓練;講回薪水的部分,如果去大公司,一開始的薪水都給得不錯,顧問業一開始就很低,到後來進到senior的位置總收入應該不會差別太大,你要考慮做久了你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歡,工作久了重點就是養家活口,如果你喜歡科技業的工作內容,可以轉去一些其他專業,譬如資工,化工、機械等等,如果是念環工的話還是有很多不同領域有趣,譬如環境規劃、空氣汙染模型、在顧問公司、公家機關, 私人機構的環境部門 (其實很多職缺),或是非政府組織工作。

--

--

No responses yet